成都郫都区打造智能硬件领域中试基地 促进创新创业就业

2023-06-29 17:34:55来源:金台资讯

中试基地。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创新创业孵化园区。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资料图片)

蜂鸟智造。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一链接一链,产业迎“聚”变。郫都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建成投用智能硬件领域中试基地,形成“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生命周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体系;累计为200余家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中试服务;推动商用机器人、智慧医疗原型机等100余项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进“应用场”......中试是科技成果从研发走向应用的中间环节,经过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从30%提升到80%以上,快速实现量产应用。

近年来,成都市郫都区双创示范基地聚焦电子信息产业,孵化了中良川工、丹氏生物等一批初创型科技项目。这些项目在产业化过程中,往往面临成本高、风险高、熟化慢等痛点,急需高性价比的中试场地和专业化的中试服务提升产业化成功率、缩短产业化周期。为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郫都区创新“政府主导+国企参与+产业链企业运营”模式,建设智能硬件领域中试基地,打通了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的通道。

“三联动”优化机制 确保项目入驻近、易、省

政企联动就近打造中试载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联动,是郫都民营经济展现活力、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为满足初创型科技项目发展需求,郫都区遵循就近中试原则,依托创新创业孵化园区周边国有标准厂房,打造1.7万平方米中试基地,建立“管委会+国有公司”合作模式,量身定制个性化场地,按需匹配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专业化服务,全方位促进项目开展中试。“不仅如此,我们还预留了2.5万平方米转化空间,为项目就近转化提供载体支撑。”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新经济产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试基地建设投用后,推动了中良川工等企业在创新型超精密减速器等多个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光电显示产业智能化生产”等3个项目入选成都市新经济示范应用场景,有效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园区联动简化项目评价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动力。为此,郫都区完善《郫都区创新创业中试基地管理办法》,联合产业园区、行业主管部门优化中试项目简易评审程序,便利项目快速入驻。同时,与产业园区建立项目流转通道,健全中试项目互认机制,支持中试基地入驻项目优先落地产业园区量产转化。目前,已有航天凯特等51个创新项目实现就近产业化。

部门联动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近年来,郫都区出台了《实施融通创新推动双创示范基地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对入驻中试基地的企业,给予最高1000平方米、最长12个月的全额租金补贴。自政策出台以来,已累计为丹氏生物等企业减免租金数百万元,切实降低项目中试成本。此外,郫都区还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双创项目落地转化,对符合条件的就地转化双创项目,给予前2年最高80万元/年、后3年最高50万元/年的厂房租金补贴。下一步,郫都区将尽快出台《成都市郫都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加快完善中试领域政策扶持体系。

搭建全链条技术平台 确保中试服务全、专、精

走进位于郫都区的蜂鸟智造,宽敞的中试车间内,智能巡检车、定位手环、高通量冻存管喷码机器人等产品接连下线。据悉,该中试研发服务平台是由国有公司和产业链企业联合打造。

“目前,我们建设了工程样机中心、中试组装测试线12条,配备了产品性能检测室、可靠性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可以为初创型科技项目提供覆盖技术原型(Demo)、小试、中试熟化的全链条服务。”蜂鸟智造负责人田勇介绍,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和“最后一公里”中试熟化,平台在技术保障、专业化团队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方面精益求精。技术方面,攻克了中试熟化质量检测分析、流程智能监控技术等配套技术,获得知识产权20余项,获评成都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助力多个创业团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团队方面,紧扣智能制造、股权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等行业领域,筛选具有专业背景和从业经历的企业高管、技术人才组建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现有成都市创业导师12名、高级工程师5名、技术经理人1名,同时与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中物院等知名高校院所紧密合作,形成“科研团队+产业专家+技术经理人”的人才矩阵。管理方面,围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仿真验证、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和供应链设计六大核心服务,制定“一清单一流程五体系”(即:标准化服务清单、中试熟化服务流程、研发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体系、中试管理体系、质量管控体系、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推动中试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运营管理。

聚集金融、产业、人才要素 确保商业转化快、畅、稳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命脉,更是中试项目商业转化的源头活水。为进一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从样品到商品,郫都区积极链接金融资源,成立双创金融服务站,组建金融顾问团队,建立常态化企业走访跟踪评估机制,提供金融产品宣传、政策宣讲培训、融资咨询对接等一体化综合服务,推动实现企业需求与金融资源精准高效链接。目前,共有15个项目获得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达6.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联合产业企业、投资机构筹建中试验证基金,探索构建‘中试+孵化+投资’转化模式,促进更多创新项目就地转化。”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新经济产业部相关人员表示。

一链接一链,产业迎“聚”变。“制造平台缺失,供应链资源匮乏,这是初创型科技项目面临的普遍问题。”成都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管委会新经济产业部相关人员直言。为此,中试基地积极链接产业资源,促进供应链畅通,搭建了产业资源可视化系统,广泛链接龙头企业、产业链企业和创新资源,构建产业需求和应用场景资源图谱,形成精准可协作的产业资源池。目前,产业资源池已聚集高盛达、联想、TCL电子等上百家产业链企业和四川省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等创新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金融、产业链接,更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中试项目往往存在团队不稳定、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等现状,严重制约了初创型科技项目的创新发展。对此,郫都区依托中试服务平台创新资源优势,联合电子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创办“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引入了达索培训体系,围绕产品开发、中试熟化、仿真验证等紧缺技术岗位,产教融合培养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现场工程师。“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硬件基础强、师资经验多、项目更新快、合作企业广等核心优势,构建了招、培、考、评、送五位一体的科创人才培育体系,已累计培育优质产品经理、项目经理和专业工程师1300余名。”蜂鸟智造负责人田勇介绍。

眼下,郫都区紧盯科技成果转化中间环节,以打造中试载体、完善中试服务、聚集资源要素为抓手,有效解决了初创型科技项目在中试阶段面临的成本高、风险高、熟化慢等痛点,为企业创新产品快速进入市场赢得了时间和机会。

截至目前,郫都区孵化培育了迅鳐科技等高新技术企业17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瞪羚企业3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家,天本地源等38家企业进入市新经济梯度培育库。今年以来,已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近2000个,中试基地入驻企业带动就业213人,同比增长33.5%。

标签:

今日热门
More
生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