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金城道尽头的古北市民中心,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已在此深耕15年。这家小小昆曲体验馆的主人是“国宝级”昆剧表演艺术家张洵澎的弟子赵津羽。15年来,这家昆曲体验馆,接待过全球八十多个国家数千人参观体验。他们中有跨越半个地球来中国交流学习的外国学生,也有居住在古北,被普及讲座或是沉浸式体验圈粉的老邻居。小小昆曲馆时常高朋满座,传递着昆曲的美,播撒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
中国永远有惊喜
“我们中国人谈恋爱是很含蓄内敛的,不会直接手拉手,而是像这样扯住她的袖子,水袖不但能舞蹈,也能保持距离地表达亲昵之意。”“昆曲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要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做一个动作,眼神、手指、身段都要全力配合,力求一个美字。”暑假刚开启,昆曲馆已提前进入接待高峰。
【资料图】
前几天,一群来自美国蒙大拿大学的师生来到昆曲馆,他们穿上戏服,女孩踩着绣花鞋,开启了昆曲第一课。从如何捻一个兰花指到怎样走步能把脚藏在裙摆中;从开门关门的无实物表演到男生女生如何表达情意,在程式化表演中,他们领略昆曲之美,也解读着这美背后传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
24岁的莫根·韦多学习商业管理专业。这是她第一次穿上戏服、舞动水袖,和同学谈一场含蓄的“中国传统时代的初恋”。或许是感受到那份含蓄,说起感受,她脸红道:“我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文化真是可以跨越国界。”54岁的萨缪尔·帕纳雷拉是马克斯·博卡斯研究所的教授,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他第一次近距离感受昆曲,他说:“此前,我看过中国喜剧表演,但昆曲的美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从艺术上来说,中国永远能给我惊喜。”
家门口的生活馆
对于古北社区居民而言,开在家门口的不只是个昆曲馆,也是一个生活馆。它让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变得触手可及,也用精致浪漫的古典唤回人们对慢生活的渴望。
在古北住了十多年的顾清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踏进了昆曲的天地。“我记得那是个双休日,昆曲澎派艺术研习中心举行普及讲座,我就来听了一次,没想到就入迷了。”自称是体验派的顾清,在讲座后找到赵津羽说要学戏,她自己也没想到就此坚持了近10年。接触昆曲的那段时间,正是顾清身体频亮红灯的阶段:“那时候觉得慢悠悠的昆腔能抚平焦躁,跟随赵老师学了戏曲呼吸吐纳的方法,惊喜发现昆曲不但美还能养生。”得益于这一发现,她之后甚至改换了行业,开发了中医人工智能项目。
邵琼是跟随赵津羽学戏时间最长的一个,她被小伙伴们亲切唤为大师姐。在上海,她开了5家音乐幼儿园,日常就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她,也将自己感知的这份美带入教育工作中。她说:“我办音乐幼儿园的初衷和我喜爱昆曲是一样的,当下,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学着慢下来,感受艺术、滋养心灵,回归生活本身。”
有意思的是,被居民视作“老邻居”的昆曲馆还给周边带来了改变。赵津羽接待来访者,一年四季都是旗袍,昆曲馆开了15年,赵津羽一直在虹西菜场门口的裁缝店做旗袍,昆曲馆越来越火,裁缝店也被带热了。
虽然这家昆曲体验馆连带办公区域一共才百来平方米,却成了很多人走近昆曲之美的引领者。赵津羽说:“用艺术的语言去交朋友,是我开设昆曲体验馆的初衷。昆曲的美是多维度、多层次的,而对于一期一会的观众,视觉之美是最直接的,让他们体验才能感同身受,了解中国的美好。”(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