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今年36岁的杜先生说,自己之前是世界500强的市场总监。被公司裁员时,他觉得以自己的经验和履历,再找到一份工作不成问题。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如今他跑起了外卖,每天能赚八九十块钱。“虽然苦累,但总比待在家里好。”在视频中,他说自己在被裁一年后,仍没有找到对口工作。“我降低了薪资标准,可依然找不到。”
是35岁年龄歧视,还是本人能力不行?是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还是以跑外卖进行炒作?网友对此看法不一。
据报道,面对有些网友质疑其跑外卖是炒作,杜先生回应称,“我觉得那些人的评论并不重要,到我这个年龄已经看得很开,做自己的事情,不需要他人来质疑。”
选择做什么职业,是每个人的权利。跑外卖,近年来也已经成为不少研究生,以及职场白领再就业的选择。36岁的500强市场总监被裁员后,选择跑外卖,并不丢人,再就业就要放下身段,积极适应变化,重新开始。
质疑社会存在的35岁就业歧视,与35岁以上的再就业人员如何选择再就业,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毋庸置疑,我国社会确实存在35岁就业歧视现象,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明确提出35岁的年龄限制,35岁以上的不招,这就堵死了35岁以上求职者的再就业选择。这名市场总监被裁员后,一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由让人怀疑他是否遭遇了35岁年龄歧视。对此,舆论要呼吁取消就业中的35岁年龄限制,保障35岁以上求职者的劳动权利,促进就业公平。
另一面,曾经担任世界500强企业的市场总监,即便年满36岁,也处在年富力强阶段,凭借其做市场总监积累的社会资源,似乎并不难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况且本人还降低了求职标准。他在再就业中碰壁,或表明其除了总监这一职场经历、头衔之外,并无其他可打动用人单位之处,由于没有很强的就业竞争能力,用人单位甚至会担心其曾经的光鲜经历,反而会影响到工作,进而不愿聘用。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市场化就业环境中,没有任何用人单位会保障一名员工终身就业;这要求每个职场人士,都要有终身学习提升自己能力的意识,只有如此,才会让自己拥有终身就业的竞争力。
好在这名总监放下了身段,在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投身跑外卖。这是很大的反差,但也体现了他面对现实环境的积极改变。每个人都可能遭遇人生境遇的变化,面对变化,采取怎样的方式应对,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精神和品质。“拿得起,放得下”,面对逆境,可以做任何苦活、脏活,这是值得肯定的。
有人质疑其是在进行炒作,这很正常。这种质疑声,也折射出社会对一个人的逆境求生以及多元选择并不理解。在当前的职业价值观中,跑外卖对于曾经的市场总监来说,无疑是“低就”,职业的地位和收入,都不如之前的岗位。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人都要适应变化,用自己的劳动合法挣钱,就应该受到尊重。对于每一个再就业人员的再就业选择,要慎言炒作,而应给予理解与支持,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标签: